找到相关内容3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九-佛道品第八

    众生,以世智转入佛智,饶益众生。对印度种种外道之中,出家修道,因有正知见而不被外道邪见所逆转,于其中间转邪道为佛道。   【偈文】或作日月天,梵王世界主;或时作地水,或复作风火。   【偈文意思是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21250019870.html
  • 陈兵:生与死—佛教轮回说(八)

    这种生死观通过哲学考察,把生死看作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,不可违拒的“天命“。《易传·系辞上传》云:“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。”谓生则有死,如有始则必有终。汉代思想家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据之解释说:“...我,不在于天”,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,他们确信;人可以凭智慧达造化之理,盗取阴阳之机,作自己生命的主人,逆转生命衰亡的趋向。   早期道教除了叹惜人生短暂外,对人生的缺陷无多指摘,也不大谈论他生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0011923360.html
  • 真理的困惑

    经过验证之后以某种新的形态被吸收到认识成果之中积累下来,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博得会心的一笑。  人追求真理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,经过确证的真理随着理论更替而不断扩展其有效范围也是不可逆的,虽然旧理论中的真...

    侯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40438308.html
  • 观音圆通法门释

    所常,逐诸生灭,由是生生杂染流转。若弃生灭,守于真常,常光现前,根尘识心应时销落,想相为尘,识情为垢,二俱远离,则汝法眼应时清明,云何不成无上知觉!”  欲图超出生死流转的恶性循环,只有逆转无始以来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5638928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

    存在是一种苦的存在,是有罪的,遭到轻视与否定。但是科学通过现象和实证的方式,对感性进行了肯定。这标志文化价值观开始逆转。感性表现形式有很多种,包括我们情感的表现,所以科学把人的当下的存在就肯定了下来,...

    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038981.html
  • 陈兵:圆融精神在宗教对话中的意义

    全球化运动,然全球化毕竟是大势所趋,不可逆转。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文化全球化,各种文化、各种宗教之间的碰撞加剧,在不免有矛盾冲突的同时,也促使其互相学习,去伪存真,改造充实自身,最终融合为一体。科学与宗教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3139168.html
  • 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

    。当前之学界,有泯平北宗与南宗之别,从而抬高‘东山法门’地位而相对贬抑‘六祖革命’之意义的倾向。这一倾向,作为对一种极端贬低神秀禅法的倾向的逆转,有一定的道理,但却未必符合实际。从心性论角度看,南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3339245.html
  •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

    ,整理和发展传统的修持之道,对佛法作出容易被现代人所理解接受的阐释。应该批判地吸收心理学的正确理论和系统脱敏、厌恶、发泄、笑、逆转意图、阴性强化、模仿、满灌、认知、支持、暗示、疏导、催眠、自由联想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840053.html
  • 阿含经的“如真”实在论

    如实知这生死历程而想了生死,不要再有生死流转而能免于生死流转,那就解脱于生死,逆转的由(十二)到(一)而一一断离。要说“生命哲学”,此十二因缘为最究竟:  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: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,独一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940095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的主要社会功能

    ,它主张善业、恶业皆为人自作自受。其所谓“人”,原本就不仅指个人,而且包含种种社会群体,甚至包含整个社会(共业)。如果共业超恶,个人即使一心行善也难逆转。群体的作为终究还须群体承当。中国宗法社会的衰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1340260.html